第二天,我就见到了封齐。
是在送晓莹去电视台上班的时候。
我开车着,晓莹刷着手机,我们一路沉默。
她已经对我冰冷了一晚上,不知道还要冷到什么时候。
车窗外,商场巨型大屏上是封齐的半身照,他松弛地倚着钢琴,笑的和煦。
我和他确实很像,尤其是眉眼,仿佛同一个人。
但我知道我永远替代不了他。
无论是我从冰冷刺骨的乌兰湖里救了晓莹,还是七年如一日地悉心呵护晓莹,我都替代不了封齐在她心中的位置。
这样的差距正如同我是她父亲手下的最不起眼的汽车兵,而封齐是她门当户对珠联璧合的青年才俊一样。
我们之间,是不可逾越的天堑。
到了电视台门口,晓莹几乎逃一般地跳下了车,仿佛和我共处的狭小空间让她透不过气来。
我看到一个身材颀长、西装革履的男人,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向她走了过来。
她的神情由震惊转为错愕,又转为激动。
接着,他们紧紧抱在一起,仿佛失而复得一般。
“台长,您以前就认识封先生吗?”晓莹的助理惊讶道。
“你才知道吗?台长和封先生可是青、梅、竹、马!大院里的一对璧人!你以为呢!”说话的是他们的老友。
“瞎说什么呢!”晓莹笑着责备道,脸上却是抑制不住的笑容。
密不透风的人群挡住了车的前窗,众人前呼后拥着晓莹和封齐进了电视台。
门口未散去的人还在感慨着这一对佳偶未能结合是多么遗憾,当初他们的情谊是多么动人。
我静静地在驾驶座上听着,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。
也许我该和晓莹离婚,成全他们。
也许我也该去寻找真正的自我。